2014-2015秋季学期,在响应学校建设“学习圈”号召下,校团委开展了创建“友思(youth)”学习圈活动,并取得了初步成果。本学期,校团委将在第一期活动基础上增加支持团队数量,增强主题方向性引导,更合理安排运营资金发放等继续开展第二期“友思”学习圈活动。同时,本期“友思”学习圈活动还得到了教务处的大力支持。
一、“友思”学习圈的介绍
“友思”学习圈是一种由有共同兴趣的老师、同学,通过面对面的对话交流、互动,彼此相互学习的形式组成共同学习的小组。“友思”学习圈内的成员围绕选定的主题进行自由开放的思想观点碰撞、经验和知识的无私共享、兴趣爱好的深入交流,旨在继续营造良好互助的学习氛围,倡导我校同学创建并参与到学习圈这种交流、互动、共享的自主学习方式中。
二、“友思”学习圈创建条件
1.本期支持创建40个学习圈,每个学习圈平均获得1000元资金支持。
2.每个学习圈由8-12名固定参加人组成,全校师生均可申报,申报人即为该学习圈的发起人。发起人确定学习圈主题,通过自发联系及公众平台招募等方式吸引同学报名,自行决定团队成员。发起人组建团队时应考虑团队成员学习专业的多样性,鼓励跨院系、专业的组建团队。
3.学习圈开展学习活动须有固定的频次。应至少每周一次,活动须至少持续到第十四周,鼓励长期延续开展活动。
4.每个学习圈须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固定主题。创建“友思”学习圈的目的是为了创新同学的学习模式,故而对学习圈的学习内容没有过多苛刻的限制,只要学习内容积极健康,均予以支持。为衔接与配合好我校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及第三课堂,学习圈分为理论学习、课外生活、文化艺术及社会实践四类,使同学们在课堂外自身能力得到提升,技能得到锻炼。
5.为增强学习圈主题的方向性引导,理论学习类学习圈支持数量将占到学习圈总数的60%,40个支持团队中将支持10个以“校长推荐阅读书目”为固定主题内容的理论学习圈,校团委将为该学习圈建立借阅式书库,方便同学开展学习活动。
三、“友思”学习圈的监管考评及支持资金发放说明
1.监管考评通过线上及线下两种方式并行:
线上:建立“友思”学习圈公共信息平台,作为宣传、记录、考评平台。每个“友思”学习圈应具备自己的微博或人人等宣传账号,在每次组织学习活动后将时间、地点、主题以及学习活动过程的相关资料如照片等通过自己的宣传账号发布。
线下:在“友思”学习圈活动开展期间,负责监管的学生组织不定期派人参加学习圈团队组织的学习活动,该监管人员将相关信息记录下来,但不可参与和影响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
并于本学期第十五周举办“友思”学习圈成果分享会,分享方式不限,可以通过现场表演、 ppt、视频、心得体会交流等形式。
对“友思”学习圈进行监管是为推动学习圈的有序运行、使支持资金得到有效利用,而非为干涉其学习活动。
2.资金发放:
本学期第三周举行学习圈创建答辩会,获得支持的学习圈团队在答辩会后进行三次以上学习活动,将给予团队发起人300元个人奖励;第十一周根据监察情况发放团队资金,平均每个团队500元;第十五周学习圈分享会结束后,根据日常监管状况及分享会展示效果发放团队奖励资金,平均每个团队200元。
四、“友思”学习圈申报流程及时间安排
1.3月2日-3月8日每晚18:30—21:30,发起人将填写好的纸质版《中国政法大学“友思”学习圈发起人申报表》(见附件1)交至学生活动中心203室。
发起人于报名之后可立即组建团队并进行试运行。
2.3月8日整合发起人相关申报信息,通过公众平台发布,为想加入团队的同学们提供信息。
3.3月10日前有意参与“友思”学习圈的同学将填写好的电子版《中国政法大学“友思”学习圈个人报名表》(见附件2)发送至cuplyouth@126.com,在收集统计后将信息统一反馈给相应发起人。
4.3月10日-3月16日进行为期一周的团队试运行。由发起人确定参加人员,细化学习圈的主题、联系其他成员和组织学习圈的活动。
5.3月16日-3月17日进行创建答辩,选出40个“友思”学习圈给予支持。
联系人:赵中名、林世雄
联系方式:58909199、58909204
校团委
2015年3月2日
附件:
附件1:《中国政法大学“友思”学习圈发起人申报表》.docx
附件2:《中国政法大学“友思”学习圈个人报名表》.docx
附件3:《校长推荐阅读书目》.docx
以上信息以学校所发通知为准://www.sbtysw.com/html/7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