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政法大学时提出的立德树人、德法兼修的指示精神和中办国办关于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沙巴体育试玩
于2023年10月21-22日举办“法律职业伦理教学国际研讨会暨课程思政论坛”,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实务部门代表、学生代表120余人参加了本次国际研讨会。
研讨会设“法律职业伦理教学”“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课程思政论坛”“学生论坛”四个主题论坛。与会代表围绕论坛主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学生论坛由沙巴体育试玩-沙巴体育平台
李琳老师主持。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硕士生王中煜、吉林大学法学院博士生程奕翔、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博士生贺瑞、北京大学法学院硕士生任芷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硕士生李一凡、沙巴体育试玩-沙巴体育平台
硕士生阳倩、沙巴体育试玩-沙巴体育平台
硕士生张聪琦、沙巴体育试玩-沙巴体育平台
硕士生辛科状、沙巴体育试玩-沙巴体育平台
硕士生胡奕沄、沙巴体育试玩-沙巴体育平台
硕士生刘颖,围绕《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三个维度——以人大法学院涉外法治项目为例》《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项目的参与体会—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人民法院社会实践项目为例》《以学促用,实现法学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感悟课程思政,引领赤燕衔知》《思政进课堂,润物细无声》《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困境与思考》《涉外调解中的涉外法治实务技能培养》《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作用浅谈》《刑事辩护律师职业伦理与公众伦理冲突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学法律职业伦理,做新时代法律人》。沙巴体育试玩-沙巴体育平台
尹超副教授、团委书记苏宇副教授分别进行点评。
本次论坛内容主要涉及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学生思政教育以及法律职业伦理三个方面,来自不同高校的同学结合本校课程设置情况、自身学习体会及社会实践所得进行深入探讨,分享自己的感悟与见解,参会嘉宾对同学们的发言进行了点评。
王中煜同学从人大涉外法治项目的培养思路和课程设置出发,提出要在外语、绩点、实习、竞赛、交换五个维度发挥学校优势和自身主动性,实现全方位的提升。其一,在“中国法+国际法+比较法”的课程设计中,非法本的涉外法律硕士要打牢中国法基础,对特定的国际法领域有一定的理解,在比较法层面上对特定国家或地区的制度基本了解。其二,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需要“专业实践+社会实践”相结合。其三,人大还开展了丰富的海外学位项目和交换项目,使同学有机会获得更专业和深入的比较法教育。
阳倩同学从自己入学一年来的体会出发,表达了自己对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困惑和期待。她提出,现有涉外培养的课程设置和教导资源非常丰富,覆盖面广,但是希望课程更加完整和体系化,由此体会深层次的法律逻辑以触类旁通,打牢法律基础。在校内实践上,希望开展更多的国际模拟法庭和国际仲裁比赛,提升同学了解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最后,希望学校加强与国内涉外部门、机构、企业以及海外高校、实务部门、国际组织等的合作,为涉外学生提供更加国际化的实践平台。
张聪琦同学从自己的暑期实习出发,分享涉外调解的工作内容和心得体会。她从亲身经历的两个涉外调解案件中总结出,涉外调解首先要确认当事人的调解意愿,以确保调解能顺畅进行;此外,涉外调解注重证据核实,尤其与身份信息、财产等相关证据要入卷;调解方案须内容明确,具有可执行性。她体悟到,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要做到理论为实践的先导,深化理论学习提升专业度,培育“法律+X”的交叉学科视野,培养跨学科综合能力,并在涉外法治实践中增长实务能力。
程奕翔同学在论文中,以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法院的实践为例,发表了参加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项目的体会。
贺瑞同学基于其求学和工作经历,提出如何实现法学理论与实践良性互动的问题。她指出当前法学理论研究的主要阵地和主要人群是高校师生,理想状态下理论研究应服务于法律实践,法律实践为理论研究提供素材、激发活力,但目前二者之间仍存在一定的脱节和割裂。为促进二者的良性互动,她提出以下四点建议:提升法律实践在法学教育中的地位,强化学生法律实务技能培养;完善科研考核评价制度,提升研究主体的法律实践动力;最大限度凝聚法律职业共同体共识;推进学术交流与合作,将法学理论研究与法律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任芷谊同学从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领域为切入点,分享了她对思政课程的感悟。她指出,类似“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这种社会热点问题在北大课堂上被深入探讨,鲜活的案例使得学生切实了解劳动争议、劳动法,并关注劳动者的权益保障。谈到外国法对中国的影响,她认为中国应当立足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法治思想,认清法治和党和人民的密切联系 。法治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使得法律人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信念,了解中国的制度土壤和法律逻辑,为培养高素质法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中国特色法律制度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李一凡同学对思政入课堂的主题也进行了探究。她体会到思政教育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在法学课程、社会实践、创新活动中都蕴藏着思政元素,例如首经贸法学院以舞台剧的形式讲述黄克功案,将法学专业知识有机融入党史学习教育。思政教育和法律学习也是高度融合的,比如现在提出的“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早就深植于我国德治与法治的历史演进过程。谈及“理想型”思政教育,她认为可以创新课堂形式,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思政教育不仅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也应当受到学生的重视,在提升专业素质的同时通过学习思政教育武装自己的头脑,感悟法治理念,体会法治精神。
辛科状同学对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作用进行了分析。他提出,法律职业从业者的态度和形象与司法公信力密切相关,亦是防范司法腐败的重要手段,建设优秀的法治人才队伍离不开法律职业伦理的学习。法律伦理学知识体系能有效建立法律人特有行为模式的伦理正当性,为复杂的实践问题提供规范指导,并对法律人起到规制作用。最后,他提出希望通过对法律职业伦理的学习成为“思无邪”的法律人,为我国法治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胡奕沄同学从刑辩律师的角度,对律师职业伦理与公众伦理冲突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进行了探究。他提出冲突的成因主要包括:公众的感性和刑辩程序的专业性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公众的善恶判断极易随证据的披露和舆论导向发生变化,刑辩律师的义务与大众伦理也存在冲突。相应的解决办法为:应规范和完善对律师的职业伦理教育;刑辩律师和公检机关人员应恪守法律职业伦理,坚守良知、维护正义;媒体应当遵守法律和伦理规范,公众也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最后,国家应对冲突的化解给出具体指导意见,加强宣传教育力度。
刘颖同学谈到入学时收到的正义女神雕像礼物和祝福,在接触到法律职业伦理课程后更认识到正义女神的形象正如法律职业伦理一样,警醒所有法律人坚持公平正义、维护法律尊严。法硕课程中将法律职业伦理设置为必修课,能建立同学们对法律职业的认识,明晰从业伦理规范和行为边界,坚定法律信仰。以深厚的法律知识作支撑,正确的法律职业道德观作保障,坚守法律信仰,不忘法律初心,维护法律尊严,才能成为新时代合格法律人。
尹超副教授对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和精彩发言表示赞扬。他结合教学实践提出法硕培养首先要打牢法学基础,这要求学生不仅要充分利用课堂学习,也要在课堂之外多下功夫,挤时间深入阅读法学各科的经典著作,练好法学基本功。随后,他提出以一定的法学理论功底为基础参与法律实践更具有意义,高素质法律人才不仅要掌握牢固的法学知识,更要练就缜密的法律思维,要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把握法学理论和法律实践各自背后的逻辑,学会在读书和实践中用别人的思维逻辑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在思政教育上,他特别强调在思政课程中加强人文教育的重要价值引领作用,而且法学各专业课程也都有必要挖掘其中的人文资源,让学生理解法律的人文内涵和法治的人文情怀,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法律职业伦理教育方面,他指出学习法律职业伦理有必要从“角色”和“角色道德”等基础概念入手,以此理解法律职业伦理与普通道德之间的关系;他进一步提出,法律职业者不仅要遵守法律职业伦理规范,更要秉持法律职业良知,做兼具理性和德性的法律人。
苏宇副教授提到今年学生论坛有更多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优秀法学院校的硕士生、博士生参与其中,说明论坛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同时,同学们的发言不再局限于学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的经验介绍,而是真正结合了自身的学习体会、实践感悟和深度思考,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和法律职业伦理教育提出了完善建议。涉外法治人才承担着国家在涉外法治领域的建设和交流重任,具备浓厚的家国情怀、掌握熟稔的社情民意是同学们未来在世界舞台上讲好中国法治故事、传播好中国法治声音的基础。法律职业伦理则是同学们法律人生中需要扣好的“第一颗扣子”,在三年的课程学习之外,同学们要培养宽广的眼界和胸怀,不断认识自己、明确目标,在确定的职业领域中坚持不懈、深耕细作,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融为一体。
最后,李琳老师再次对参会同学和评议嘉宾表示感谢,他说,同学们的分享是最真实的对涉外人才培养、思政教育和法律职业伦理课程的反馈,也让我们了解到不同优秀高校法学院的培养模式和教育成果,论坛的形式也使得大家更有效地进行沟通和交流,非常有意义。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的法律学习和职业生涯中不断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法治人才参与到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
在参会者热烈的掌声中,学生论坛圆满结束。
图 片:郭天泽
文 字:貊星宇
编 辑:胡天翊
初 审:吴 荻
终 审:梁 敏